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近年来许多同志写了回忆录,有的同志还作了大文章。一九七九年我回到北京,重返文坛,有些同志要我也写点回忆文字,讲一讲当年的经过和自己的体验。我向来认为作家的本份是创作,而不必参与无意义的论争,更不要参加打派仗。一件作品的好坏由读者评定,一个作家的生平,历史真假,也不怕后人去研究鉴定,作家自己不必吹嘘或申辩。这样,不需要千百年,几十年之后,许多历史事实都可以因时间的推移而得到澄清,是非功过也能得到公正判断。难道近年来的现实生活还不曾证明这个道理么?但年青人,还有研究者,对这段历史感到兴趣,或面访,或投函问我一些问题,希望我解答。今年又正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四十周年,毛主席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将引起新的讨论,编辑同志也一再索稿。趁这个机会,我把自己当年经历过的、了解到的、认识到的一个侧面,一鳞半爪,客观地、忠实地记录下来,作为个人的回顾、学习,也供研究这段历史的同志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