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碳的大小和活性的动态

被引:11
作者
贾国梅
方向文
刘秉儒
王刚
机构
[1]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微生物碳; 有机碳; 弃耕; 次生演替;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耕地弃耕后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的大小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耕地相比,各种演替阶段的弃耕地均有较高的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在26a限弃耕地中,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含量达到天然植被的64.56%和48.69%,而且有机碳和微生物碳与演替的时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1),而微生物碳和有机碳的比值却随着演替没有显示明显的变化趋势。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大小顺序为:自然植被>各种演替阶段的弃耕地>小麦地。代谢熵(qCO2)随着演替的进程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与各种弃耕地和耕地相比,自然植被有较低的qCO2。这说明耕地弃耕后植被的自然演替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改善土壤肥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80 / 58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半干旱黄土区苜蓿草地轮作农田土壤氮、磷和有机质变化 [J].
王俊 ;
李凤民 ;
贾宇 ;
王亚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3) :439-444
[2]   放牧和围封下霸王灌丛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裴世芳 ;
傅华 ;
陈亚明 ;
李景斌 .
中国沙漠, 2004, (06) :103-107
[3]   甘肃灌漠土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性典型研究 [J].
赵良菊 ;
肖洪浪 ;
郭天文 ;
赖丽芳 .
中国沙漠, 2004, (04) :73-77
[4]   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及其活性的影响 [J].
贾松伟 ;
贺秀斌 ;
陈云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3) :78-80+84
[5]   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分布特征 [J].
邵玉琴 ;
赵吉 ;
杨劼 .
中国沙漠, 2004, (02) :111-114
[6]   不同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比较研究 [J].
邵玉琴 ;
赵吉 .
中国沙漠, 2004, (01) :70-73
[7]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横断面土壤水分生态特征 [J].
刘文兆 ;
胡梦珺 ;
侯喜禄 ;
李凤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4) :95-100
[8]   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演变 [J].
肖洪浪 ;
李新荣 ;
段争虎 ;
李涛 ;
李守中 .
中国沙漠, 2003, (06) :2-8
[9]   Ratios between estimates of microbial biomass content and microbial activity in soils [J].
Dilly, O ;
Munch, JC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1998, 27 (04) :374-379
[10]   THE USE OF MICROBIAL PARAMETERS IN MONITORING SOIL POLLUTION BY HEAVY-METALS [J].
BROOKES, PC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1995, 19 (04) :26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