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

被引:9
作者
吴胜和 [1 ]
岳大力 [1 ]
刘建民 [2 ]
束青林 [2 ]
范峥 [1 ]
李宇鹏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层次建模; 曲流河; 点坝; 侧积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目前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主要侧重于露头和现代沉积,而地下储层构型分析及建模研究甚少,未形成有效的定量预测储层构型的方法,难以满足地下油藏剩余油分布预测的需要.为此,提出了层次约束、模式拟合和多维互动的地下储层构型分析与建模思路,并以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馆陶组曲流河储层为例,论述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思路与方法.曲流河储层构型可分为3个层次,包括河道砂体层次、点坝层次和侧积体层次.将不同级次的定量构型模式与地下井资料(包括动态监测资料)分级别进行拟合,并且在分析过程中,使一维井眼、二维剖面和平面以及三维空间之间相互印证,从而建立不同层次的储层构型三维模型.同时,建立了活动河道宽度与点坝规模的定量关系,并应用水平井资料确定了侧积体和泥质侧积层的定量规模.这一研究不仅对地下地质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地下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分析——以孤岛油田为例 [J].
何文祥 ;
吴胜和 ;
唐义疆 ;
束青林 ;
张本华 .
矿物岩石, 2005, (02) :81-86
[2]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 [J].
李阳 ;
王端平 ;
刘建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91-96
[3]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J].
陈清华 ;
曾明 ;
章凤奇 ;
冷风 ;
魏荷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3) :13-15+81
[4]   储层非均质体系、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研究思路探讨 [J].
赵翰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6) :16-18+43
[5]   地下储层建筑结构预测模型的建立 [J].
尹太举 ;
张昌民 ;
樊中海 ;
鲁国甫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7-10+14
[6]   提高储层随机建模精度的地质约束原则 [J].
吴胜和 ;
张一伟 ;
李恕军 ;
吴志宇 ;
Jan Einar Ringas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55-58+4
[7]   曲流点坝沉积模式、三维构形及其非均质模型 [J].
马世忠 ;
杨清彦 .
沉积学报, 2000, (02) :241-247
[8]  
油气储层随机建模[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家华,张团峰著, 2001
[9]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林承焰编著, 2000
[10]  
油矿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吴元燕,陈碧珏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