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区植被恢复评价

被引:14
作者
牛丽君 [1 ]
梁宇 [2 ]
王绍先 [1 ]
许嘉巍 [3 ]
张睿 [1 ]
武影 [1 ]
国微 [1 ]
机构
[1] 长白山科学研究院
[2]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3]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风灾区; 长白山; 森林景观模型;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3.0331
中图分类号
S759.9 [自然保护区];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风灾区的植被恢复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野外调查风灾区目前植被恢复情况的基础上,以空间明晰的方式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不同的稳定性等级采用不同的恢复措施,最后应用森林景观模型评价恢复措施在短期和长期的植被恢复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造林可以有效地改善植被恢复,长期效果尤为明显;因此,控制生态系统中不稳定的因素,降低不稳定因素的扩散能力,使不稳定生态系统、亚不稳定生态系统逐步向稳定生态系统转变,需要以人工造林为主,自然恢复为辅,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一个群落发展成为由当地物种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以实现当地的天然植被覆盖为最终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375 / 23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森林干扰生态研究.[M].朱教君; 刘世荣; 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  
恢复中国的天然植被.[M].解焱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  
吉林植被.[M].李建东等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长白山西坡风灾区森林恢复状况.[J].郭利平;姬兰柱;张伟东;张悦;薛俊刚;.应用生态学报.2010, 06
[5]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灾区植被恢复情况调查 [J].
薛俊刚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 (01) :95-96
[6]   林型尺度森林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张伟 ;
陆宗芳 ;
孙学刚 ;
刘秀生 ;
杨宇翔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5) :114-118
[7]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灾干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J].
赵晓飞 ;
牛丽君 ;
陈庆红 ;
张植 ;
栾艳新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4) :38-40
[8]   森林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J].
赵惠勋 ;
周晓峰 ;
王义弘 ;
周洪泽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5) :58-61
[9]   干扰的类型、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2000, (04) :581-586
[10]   兴安落叶松老龄林落叶松林木死亡格局以及倒木对更新的影响 [J].
班勇 ;
徐化成 ;
李湛东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5) :44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