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15
作者
周国勤
张应香
张杰
机构
[1]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豫南麦区; 小麦纹枯病; 病原;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6.15.016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介绍了小麦纹枯病的菌源种类、发生流行的条件及侵染所造成的危害,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3600+3602 / 3600 +360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J].
王自安 ;
薛国典 ;
张宏生 ;
宋晓霞 .
中国种业, 2004, (06) :53-54
[2]   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J].
刘琳 .
湖北农业科学, 2003, (06) :21-22
[3]   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效果好 [J].
桑寿亭 ;
孙竹生 ;
尹同萍 .
北京农业, 2003, (10) :29-30
[4]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对策 [J].
闫光升 ;
屈改枝 ;
焦松峰 ;
王广仁 .
河南农业科学, 2003, (02) :27-28
[5]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J].
顾松华 .
中国种业, 2002, (05) :23-23
[6]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 [J].
王怀训 ;
王开运 ;
姜兴印 ;
仪美芹 ;
蔡春菊 .
农药, 2001, (07) :32-34
[7]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治关键时间和关键技术研究 [J].
石明旺 ;
胡锐 ;
武天军 ;
陈锡岭 ;
王运兵 ;
王远芹 .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2001, (01) :5-7
[8]   麦类纹枯病防治研究——Ⅰ.大小麦及其轮作物丝核菌(Rhizoctonia spp.)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力比较 [J].
王裕中 ;
杨新宁 ;
史建荣 .
江苏农业学报, 1986, (04) :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