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成本理论的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比较研究——以河南省万仙山风景区内南坪、郭亮、水磨3个村落为例

被引:3
作者
李亚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社会成本; 目的地居民; 感知;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02.183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河南省万仙山风景区内南坪、郭亮、水磨3个村落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比较研究,发现景区内旅游参与程度高的村落对旅游经济、社会积极影响感知较为强烈,对当地发展旅游业也持积极支持态度;反之,旅游参与程度不高的村落由于承担了旅游业发展的大量社会成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对旅游经济、社会积极影响感知微弱,对当地发展旅游业表现出不支持或漠然的态度。对环境消极影响的感知则表现为旅游参与程度越低的村落越强烈。发挥政府干预作用,降低旅游企业社会成本,对社会成本的分担者予以一定的补偿,是促使目的地社区居民积极支持旅游业,实现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65 / 666+669 +66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研究——以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长乐村为例 [J].
黄洁 ;
吴赞科 .
旅游学刊, 2003, (06) :84-89
[2]   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 [J].
章锦河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02) :105-109
[3]   社会交换理论在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J].
刘赵平 .
旅游科学, 1998, (04) :30-33
[4]   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以大理古城居民学英语态度为例 [J].
戴凡 ;
保继刚 .
人文地理, 1996, (02)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