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青藏高原热力场和环流场的诊断分析——Ⅱ:环流场的主要特征及其大型垂直环流场

被引:27
作者
杨伟愚
叶笃正
吴国雄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垂直速度; 散度; 对流上升中心; 经向环流; 纬向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使用经过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测站观测资料订正过的欧洲中心FGGE-Ⅲb资料,对1979年7月月平均进行分析,计算了垂直速度、散度、垂直剖面函数和速度势函数等物理量以及上升气流轨迹,给出了夏季高原主体地区环流场的主要特征和详细的高原地区不同经纬度剖面垂直环流场的特征和分布. 配合夏季高原高层强大稳定的反气旋高压带,高原主体地区为整层上升气流区,但ω场有东西两个上升中心,它们是两个对流活动上升中心,两部的中心位于狮泉河和改则之间偏北的地区,东部的位于那曲一带. 本文给出了高原地区三个主要的经向环流圈(南北两侧下沉的小环流圈、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的经度位置和高原地区与西太平洋之间发生遥相关的主要纬度位置,发现在跨赤道的季风环流圈中,在赤道以南的下沉气流主要来自高原与15°N之间,从高原上升的气流仅在对流层上部(200hPa左右)跨过赤道.从高原西部上升的气流往往从非洲至印度尼西亚一带跨过赤道,而从高原东部及其东侧我国大陆上升的气流往往下沉在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87 / 30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夏季青藏高原气象学若干问题的研究[J]. 杨伟愚,叶笃正,吴国雄.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10)
[2]   海陆分布及高原对1、7月平均经圈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 [J].
罗四维 ;
吕世华 ;
孙莉叶 .
高原气象, 1984, (04) :1-13
[3]   北半球夏季中低纬地区的平均垂直环流与大气中冷热源分布的关系 [J].
叶笃正 ;
杨广基 .
气象学报, 1981, (01) :28-35
[4]   东亚和太平洋上空平均垂直环流——(一)夏季 [J].
叶笃正 ;
杨广基 ;
王兴东 .
大气科学, 1979, (01) :1-11
[5]   1958年7月亚洲东南部西南季风区和太平洋信风区平均流场和平均经圈环流 [J].
陈秋士 ;
缪锦海 ;
李维亮 .
气象学报, 1964, (01) :51-61
[6]   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 [J].
叶笃正 ;
罗四维 ;
朱抱真 .
气象学报, 1957, (02) :108-121
[7]  
大气中垂直速度计算[M]. 气象出版社 , 丁德刚 编著, 1985
[8]  
青藏高原气象学[M]. 科学出版社 , 叶笃正等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