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果草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被引:5
作者
程斯
何丙辉
王侨
苏锋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果—草模式; 不同种植模式; 紫色土;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10.049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寻求适合三峡库区的"果—草"模式。[方法]在重庆三峡库区万州区内,设3种果—草模式处理:佛罗橙—紫花苜蓿,套种1年(T1)、佛罗橙—北海道牧草,套种2年(T2)、佛罗橙—白三叶,套种1年(T3),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果草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3种果草套种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增加土壤肥力,其中以T1和T2模式的养分含量最优;能增加土壤中大孔隙的含量,提高土壤渗透速度,其中以T2模式最大,达到8.03 mm/min;能够提高土壤中较大颗粒的含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富集,其中以T1和T2模式的效果最显著。[结论]佛罗橙—北海道牧草模式和佛罗橙—紫花苜蓿模式是适合三峡库区的较为理想的果—草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575 / 457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 [J].
张春梅 ;
卢玉东 ;
王农 .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5, (03) :33-35
[2]   紫色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 [J].
何长高 ;
尹忠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4) :110-114
[3]   低丘侵蚀红壤复垦后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 [J].
柳云龙 ;
吕军 ;
王人潮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64-67
[4]   三峡库区紫色土养分流失的试验研究 [J].
黄丽 ;
丁树文 ;
董舟 ;
蔡强国 ;
张光远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8, (01) :9-14+22
[5]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点及其环境危害防治措施探讨 [J].
李红卫 ;
彭补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3, (04) :331-339
[6]   红壤坡地不同耕作影响水土流失的试验 [J].
水建国 ;
孔繁根 ;
郑俊臣 .
水土保持学报, 1989, (01) :84-90
[7]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研究室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