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心肌炎心肌穿孔素及外周血TNF-α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蒋丽敏
魏克伦
李薇
机构
[1] 沈阳军区医院儿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沈阳军区医院儿科辽宁沈阳,辽宁沈阳,辽宁沈阳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心肌炎; 穿孔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小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VMC)发病率高 ,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该研究旨在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3 (CVB3 )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2 4只Balb/C鼠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 亲心肌细胞株后 ,随机等分为两组 :黄芪治疗组 (黄芪注射液 1 0 g/kg ,腹腔注射 ,每天 1次 ,连续 7d)和对照组 (同法每天注射等容积注射用水 )。实验第 8天留取心肌和血液标本 ,进行心肌病理检查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心肌穿孔素 (PFP)mRNA表达及放免法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结果 ①黄芪治疗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 ;②黄芪治疗组心肌PFP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1 .1 0± 0 .0 7)vs(1 .31± 0 .1 2 ) ](P <0 .0 1 ) ;③黄芪治疗组血清TNF 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2 .39± 0 .2 1 )ng/mlvs (2 .97±0 .32 )ng/ml](P <0 .0 1 )。④PFP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TNF 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 =0 .84 ,P <0 .0 1 )。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病毒性心肌炎中PFP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炎症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527 / 529+491 +49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张松 ;
饶邦复 .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2, (03) :57-59
[2]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黄卫彤 ;
黄宏思 ;
韦英群 ;
韦中盛 ;
潘红飞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02) :221-222
[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TNF-α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其与CK-MB和LDH1关系的研究 [J].
刘中娟 ;
任风琴 ;
鲍晓力 ;
程显芬 .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2001, (04) :456-456
[4]   黄芪皂甙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J].
丁继军 ;
章同华 ;
沈茜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9, (09) :666-668
[5]   黄芪皂甙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B3病毒的保护作用 [J].
丁继军 ;
章同华 ;
沈茜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2, (06) :532-535
[6]   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J].
杨英珍 ;
单越芬 ;
赵惠扬 ;
李志善 ;
诸骏仁 ;
浦寿月 ;
陈灏珠 .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89, (02) :87-91
[7]   黄芪注射液对心脏正性肌力作用的研究 [J].
朱伯卿 ;
戴瑞鸿 ;
龚志铭 ;
沈筱同 ;
蒋美芬 .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7, (01)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