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跨文化语境下的诺贝尔文学奖
被引:9
作者
:
肖淑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肖淑芬
机构
:
[1]
扬州大学文学院
来源
:
当代外国文学
|
2006年
/ 03期
关键词
:
诺贝尔文学奖;
跨文化;
负面影响;
D O I
:
10.16077/j.cnki.issn1001-1757.2006.03.024
中图分类号
:
I106 [作品评论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诺贝尔文学奖与其他文学奖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彰显了其“跨文化”色彩,具体表现为:颁奖的跨文化历程的演进;对作家与文本的跨文化色彩的张扬;搭建了文学跨文化对话的平台;引发了读者跨文化阅读的热情;创建了一个跨文化的独特的学术研究对象。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跨文化文学交流的负面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诺贝尔文学奖的特殊意义
[J].
肖淑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
肖淑芬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32
-34
[2]
奈保尔:无根的作家
[J].
谈瀛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外文系上海
谈瀛洲
.
中国比较文学,
2002,
(01)
:108
-122
[3]
对诺贝尔奖评奖的回顾、前瞻与一项改进的建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汝祉
.
当代外国文学,
2001,
(02)
:123
-128
[4]
宏愿与幽梦: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颐武
.
外国文学,
1997,
(05)
:10
-11
[5]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世纪末的反思与前瞻
[J].
赖干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
赖干坚
.
外国文学,
1997,
(05)
:17
-19
[6]
诺贝尔文学奖女得主作品探微
[J].
吴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汉大学中文系
吴艳
.
江汉论坛,
1994,
(08)
:79
-83
[7]
诺贝尔文学奖金库[M].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彭诗琅, 1998
←
1
→
共 7 条
[1]
诺贝尔文学奖的特殊意义
[J].
肖淑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
肖淑芬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32
-34
[2]
奈保尔:无根的作家
[J].
谈瀛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外文系上海
谈瀛洲
.
中国比较文学,
2002,
(01)
:108
-122
[3]
对诺贝尔奖评奖的回顾、前瞻与一项改进的建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汝祉
.
当代外国文学,
2001,
(02)
:123
-128
[4]
宏愿与幽梦: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颐武
.
外国文学,
1997,
(05)
:10
-11
[5]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世纪末的反思与前瞻
[J].
赖干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
赖干坚
.
外国文学,
1997,
(05)
:17
-19
[6]
诺贝尔文学奖女得主作品探微
[J].
吴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汉大学中文系
吴艳
.
江汉论坛,
1994,
(08)
:79
-83
[7]
诺贝尔文学奖金库[M].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彭诗琅, 199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