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公众通讯的过程、制度和效果(一)
被引:2
作者
:
雷·E·希伯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
雷·E·希伯特
唐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
唐纳
德·F·昂格雷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
德·F·昂格雷特
托玛斯·W·博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
托玛斯·W·博恩
张隆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
张隆栋
机构
:
[1]
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
[2]
弗洛里达大学公众通讯与艺术学院
[3]
爱温斯维尔大学公众通讯工具研究中心 院长
[4]
副院长
[5]
主任
来源
:
国际新闻界
|
1979年
/ 01期
关键词
:
公众通讯;
报刊;
报纸;
连续出版物;
新闻工具;
通讯工具;
电视机;
D O I
:
10.13495/j.cnki.cjjc.1979.01.007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新闻学开始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统称为“公众通讯工具”、(Mass communication 也有人译为“公众传播工具”“公众宣传工具”、“公众交流工具”等等)。在垄断财团的资助下,有些大学设立了“公众通讯工具研究中心”,有些大学新闻院系改名为公众通讯工具院系。现在“公众通讯工具”一词,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各种宣传工具的通称,也是掩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的阶级性的,最流行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