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己丸提取物不同配伍的肠外翻吸收研究

被引:12
作者
董宇 [1 ]
张英丰 [2 ]
杨庆 [3 ]
王怡薇 [3 ]
朱晓新 [3 ]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关键词
戊己丸; 方剂配伍; 肠吸收; 外翻囊; 正交设计; 综合评分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戊己丸不同配伍比例时在肠道中的吸收动力学的变化,说明方剂配伍的规律性。方法利用L9(34)正交设计,将黄连、制吴茱萸、土炒白芍组成不同配伍的9个组方,通过体外肠外翻模型和LC-MS分析手段,观察方中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芍药苷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以各代表成分的Ka为指标,通过正交分析,得出同一成分在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趋势大致相同,但不同成分之间的吸收趋势变化较大。多指标归一加权综合评分法分析表明,黄连在各肠段吸收贡献度最大,确定了其君药地位,制吴茱萸和土炒白芍次之,为臣药。在各个肠段的最优配比组合(黄连∶制吴茱萸∶土炒白芍)为:空肠12∶6∶12,回肠12∶6∶6与12∶6∶12,结肠12∶6∶12。结论戊己丸各代表成分在肠道中吸收动力学过程,随方剂的配伍比例不同而变化,其在肠道吸收的最优配伍组合为黄连∶制吴茱萸∶土炒白芍=6∶3∶6。
引用
收藏
页码:1377 / 138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方证对应研究 [J].
孙晓伟 ;
王阶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9, 16 (05) :32-33
[2]  
炒白芍提取物在大鼠肠外翻囊实验中的吸收及与P-gp相互作用研究[J]. 董宇,张英风,杨庆,李玉洁,朱晓新.中国中药杂志. 2009(07)
[3]   方剂配伍规律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J].
李文林 ;
段金廒 ;
赵国平 ;
范欣生 ;
尚尔鑫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 15 (10) :92-94
[4]   黄连与吴茱萸及其不同配伍的化学成分、药理及药性研究进展 [J].
周红祖 ;
余惠旻 ;
彭求贤 ;
杨大坚 ;
陈新滋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 (09) :75-77
[5]   黄连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J].
匡艳辉 ;
朱晶晶 ;
王智民 ;
彭新君 .
中国药学杂志, 2008, (15) :1121-1125
[6]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与复方药效模拟:一个方法学研究 [J].
郑青山 ;
何迎春 ;
杨娟 ;
许羚 ;
吕映华 ;
刘红霞 ;
陈君超 ;
孙瑞元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7, (08) :1106-1112
[7]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临床拆方研究 [J].
王阶 ;
荆鲁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 (01) :16-20
[8]   白芍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J].
高小荣 ;
田庚元 .
中国新药杂志, 2006, (06) :416-418
[9]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 [J].
张伯礼 ;
王永炎 .
中国天然药物, 2005, (05) :258-261
[10]   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主要组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J].
潘浪胜 ;
徐晓梅 ;
吕秀阳 ;
吴平东 .
中国药学杂志, 2005, (04)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