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视野下的农地制度

被引:3
作者
陈柏峰 [1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 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
社会和谐; 农地制度; 土地纠纷; 村庄治权;
D O I
10.13713/j.cnki.cssci.2011.06.019
中图分类号
F301.1 [土地制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目前,一些学者对农地制度与农村社会和谐的关系存在误解,错误地主张以土地私有化来化解土地纠纷。征地纠纷及其上访针对的主要是城郊农村的土地,牵涉的主要是土地的级差收益,不能作为中国农地制度的经验基础。在户均不足十亩、分为十多块的农地上,农业生产需要农民合作提供公共品,土地私有化会使合作格局崩盘。农用地纠纷及其上访多发,这与取消农业税、农产品市场变动、土地制度预期等多因素有关,与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无关。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符合中国农村现实,它赋予村庄集体的治权,能够保证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和纠纷的顺利解决,可以真正保障农村社会和谐。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农民维权重心出现重大变化.[N].赵凌;.南方周末.2004,
[2]  
土地问题已成为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N].王淼;.中国改革报.2004,
[3]   The tragedy of the anticommons: Propert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Marx to markets [J].
Heller, MA .
HARVARD LAW REVIEW, 1998, 111 (03) :621-688
[4]   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 [J].
陈柏峰 .
社会, 2011, 31 (01) :223-241
[5]   农民地权诉求的表达结构 [J].
陈柏峰 .
人文杂志, 2009, (05) :150-156
[6]   农地“流转集中”到谁手里? [J].
潘维 .
天涯, 2009, (01) :180-190
[7]   地方性共识与农地承包的法律实践 [J].
陈柏峰 .
中外法学, 2008, (02) :295-308
[8]   关于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几个问题 [J].
陈锡文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1, (05) :13-19
[9]  
地权的逻辑.[M].贺雪峰;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10]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M].廖洪乐; 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