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生命周期方法的私人电动汽车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被引:10
作者
冯超 [1 ]
王科 [2 ,3 ]
徐志强 [1 ]
公丕芹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3] 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混合生命周期评价; 能源消费; 温室气体排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34.2 [汽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电动汽车因其在行驶过程中无任何尾气排放,被各国政府视为推动交通部门清洁、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但是,由于电力属于二次能源,其上游电力生产阶段的能源消费是否清洁将对电动汽车的减排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考虑到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电力源于煤炭,电动汽车是否真正有益于减排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一些专家和学者基于传统的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做了一些研究,但研究结果差异较大。为了对电动汽车的减排效果进行更精确的研究,本文采用混合生命周期方法对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计算。同时,在考虑电动汽车的燃料生命周期、车辆制造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将相关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生命周期纳入到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内,以使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研究结果更加完整、精确。研究结果显示,纯电动汽车并非是"零排放"的,在燃料周期,虽然纯电动汽车的单位里程能源消费强度较小,约为传统汽油车的94.6%,但以煤为主的高碳电力结构导致目前纯电动汽车燃料周期的单位里程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约为传统汽油车的1.12倍;车辆周期内,纯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也略高于传统汽油车;此外,配套充电设施的建设也将增加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综合燃料、车辆及充电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在当前的电源结构及技术条件下,电动汽车虽然具有较高的能源效率和较好的石油替代效果,但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煤炭消费较高,导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传统汽油车,在当前的情况下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并不利于温室气体减排。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中长期私人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 [J].
冯超 ;
徐志强 .
中国能源, 2016, 38 (05) :40-44
[2]   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起点 [J].
巢清尘 ;
张永香 ;
高翔 ;
王谋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12 (01) :61-67
[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综述——兼论混合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与应用 [J].
王长波 ;
张力小 ;
庞明月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7) :1232-1242
[4]   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相关问题建议 [J].
严旭 ;
吴锴 ;
高健超 ;
杨玉龙 .
中国能源, 2015, 37 (05) :34-38+16
[5]   “十三五”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节能 [J].
戴彦德 ;
吕斌 ;
冯超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 (01) :1-7
[6]   燃油汽车与纯电动车能源足迹实证研究 [J].
罗晓梅 ;
黄鲁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9) :84-90
[7]   欧洲迈向电动汽车时代 [J].
柴野 .
求知, 2014, (05) :60-61
[8]   我国电动汽车碳排放区域特征分析 [J].
宋永华 ;
李保卫 ;
胡泽春 .
中国能源, 2013, 35 (05) :12-16
[9]   我国加油站行业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前景分析 [J].
尹强 .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3, 22 (02) :31-36+12
[10]  
低碳交通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施晓清,李笑诺,杨建新.环境科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