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引起肝损害2例报告

被引:6
作者
朱勤厚
机构
[1] 延安大学医学院肝病研究所
关键词
巩膜黄染; 主诉;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中药治疗; 中药疗法; 黄疽; 肝功能; 茵陈; 蒿属; 金钱草; 祛湿利水药; 皮疹; 柴胡; 辛凉解表药; 煎服; 甘草; 补气药; 双下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5.9 [小儿全身性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正> 茯苓为治疗肝病的常用中药,极少引起过敏反应,而造成肝脏损害则更为罕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 例1:李某,男,6岁。以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1周为主诉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右肋下3cm,脾未触及,无腹水,双下肢无浮肿。查肝功能:总胆红素120umol/L,直接胆红素80umol/L,ALT200U/L,总蛋白75g/L,A/G为45/30,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抗-HAVIgM(+),诊断为急性黄疸性甲型肝炎。给予中药治疗:茵陈、蒲公英、连翘、厚朴、柴胡、赤芍、栀子、金钱草,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1周后黄疸基本消退,肝大回缩,二诊,辨证加用茯苓10g,渗湿健脾,1周后黄疸加重,肝脏肿大,处肋下3.5cm,并伴有轻度腹痛,无皮疹。因原方只加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3
页数:1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药大辞典[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江苏新医学院 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