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价格对经济主体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理论和中国的经验

被引:33
作者
林永生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关键词
能源价格; 经济主体; 传导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作用开始凸显。降低能耗、提高能效,进而降低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深入研究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企业、居民和政府主体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探索应对能源价格上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能源价格上涨,首先会影响企业主体的生产投资决策,造成设备开工不足,产能闲置,引致投资需求和劳动力需求下降;其次会影响居民主体的劳动供给与消费决策,造成过剩劳动供给,非自愿性失业增加,延迟了大宗商品的购买时机;最后会对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产生非均衡影响,导致就业形势趋紧,减缓经济增长。但是,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的影响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我国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尤其是目前的油价"倒挂"机制,政策性地屏蔽了国际能源市场原油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乃至整个经济体可能造成的冲击。因此,应当加快建立与完善能源产品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生活用能源产品间替代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普及节能知识,切实做到全民节能;加快制定实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多渠道保障能源供应,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