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蝮蛇毒素对小鼠骨骼肌和心肌损伤的电子显微镜初步观察

被引:2
作者
康莲娣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合肥
关键词
小鼠; 小家鼠; 尖吻蝮蛇; 骨骼肌; 心肌损伤; 空泡化; 毒素; 毒物; 电子显微镜; 电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我系生化组[1]从皖南山区尖吻蝮蛇(Agkistrodon acutus)蛇毒中分离到三种毒性组分,分别命名为尖吻蝮蛇毒素Ⅰ、Ⅱ、Ⅲ或简称AaTⅠ、AaTⅡ和AaTⅢ。它们有出血和肌溶毒性。本文报道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尖吻蝮蛇粗毒和三种毒素对小鼠骨骼肌和心肌损伤的初步观察。 20g小鼠大腿肌肉注射0.1ml毒素的0.5mg/ml0.15M NaCl溶液,12小时后取材,用戊二醛-锇酸双固定、丙酮逐级脱水、国产环氧树脂618#包埋、LKB-2088超薄切片机切片、无膜铜网捞片、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片,最后用HU-11电镜观察。 注射蛇毒的骨骼肌出现出血和水肿。电镜下能看到肌浆网胀大,电子密度下降,甚至变得透明。出现许多囊泡状结构;肌原纤维失去特征的条纹结构,肌内膜破损,线粒体胀大,电子密度下降,内(山春)排列紊乱,有的断裂,部分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壁破损,血液成分散在肌纤维之间。其中AaTⅠ和AaTⅡ出血作用较AaTⅢ强,使肌浆网广泛空泡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98+181 +18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尖吻蝮蛇毒素的纯化及其性质 [J].
徐洵 ;
许贞玉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80, (03) :1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