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矿床中金的地球化学

被引:7
作者
陈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热液矿床; 溶解度; 氯化物; 内生矿床; 溶解系数; 卤化物; 沉淀机制; 运移; 二硫化物; 多硫化物; 源岩; 黄铁矿; 铁矿物; 贵金属矿床; 中金; 地球化学; 地球科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热液矿床中金的地球化学性质受运移溶液源、金源、运移和沉淀机制所影响。运移溶液可以是岩浆水,或为地下水、海水、同生水和变质水。非岩浆源时,金取自含水层或溶液经过的源岩。源岩中金的汲取率取决于它的渗透性、溶液与源岩中金的接触率以及溶液化学性质。 热液中,金主要是以一价金的二硫化物和氯化物形式运移。200—300℃时,金以其二硫化物为主,在氧化、pH值升、降或硫活度减小时沉淀。氧化是金的重要沉淀机制,可能是由于沸腾,热液与氧饱和的地下水或岩石反应所引起。热液中金的二硫化物往往处于不饱和状态,硫活度减小可使金和黄铁矿共同析出。在岩浆体系中,高温氧化条件下,金多以氯化物形式运移,并在还原时沉淀。 同位素研究认为,含金热液大多来自地下水。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地下水对流形成的热液金矿可分为三个类型:与火山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卡林型和中温热液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