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研究介绍
被引:6
作者
:
侯鸿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
侯鸿飞
高联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
高联达
季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
季强
机构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
来源
:
地质论评
|
1985年
/ 01期
关键词
:
石炭系;
工作组;
界线;
底界;
钙质页岩;
有孔虫;
化石带;
灰岩;
D O I
:
10.16509/j.georeview.1985.01.014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泥盆—石炭系界线问题的争论旷日持久,问题复杂。究其根源在于泥盆系(Murchison & Sedgwick,1842)和石炭系(Congbeare & Phillips,1842)最初确立在英国的不同地区。由于英国地层出露较差,结果导致在法、比海西褶皱带建立了两个系的各个阶,并且又一次将法门阶和杜内阶确定在不同的地区。从1927年第一届国际石炭系会议至今,石炭系之下界问题仍未圆满解决,下界的定义已经多次修订。本文仅择其讨论要点作一概略介绍。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3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