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牧业考略

被引:2
作者
尹自先
机构
关键词
口北三厅志; 马政; 兵志; 金史; 八旗; 察哈尔蒙古; 牧业生产; 坝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坝上(张北高原俗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陲,大马群山、苏克斜鲁山(二山为阴山余脉,清时俗名大坝)一线北侧,包括今河北省尚义、康保、张北、沽源四县和崇礼、丰宁、围场县各一部分,内蒙古商都、多伦、太仆寺、正兰四县旗,以及辽宁省克什克腾旗的一部分。民国时称“坝上六县”,大体即上述地域。坝上世称“天然效场”,历史时期牧业状况如何,目前地方史研究界述及尚少。本文试图就此塞漏补阙,敬祈专家教正。 优越的畜牧自然条件 古代,大凡优良牧场一般有三个自然条件,即水肥、草美、少酷热。由于后者,蚊蝇不宜孳生,疫气不宜流行,牲畜得以健壮成长。《金史·兵志·马政》记载,讧金时就把“美草、无蚊蚋”做为国家牧地的标准。坝上水源主要有河流、湖泊(诺尔)、水泉及雨雪。水泉,大多分布在坝上南缘一线;受地形影响,泉水汇集各处冰融雪水或雨水北流成河。这些河水除闪电河、沽河、哈尔哈河流出境外,其余都汇入低洼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1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