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小鼠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的建立及干扰素-γ的变化
被引:11
作者:
刘晓红
辛德莉
侯安存
魏田力
叶慧初
李靖
张长淮
陈光勇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
来源: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肺炎;
模型;
组织病理学;
小鼠;
干扰素-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63.1 [肺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索小鼠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程及干扰素 γ的变化规律。方法 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 ,在0、1、2d滴鼻感染肺炎支原体菌液 ,在 0~ 2 1d分批宰杀 ,并分批设立滴注培养基的对照组 ,以 0~ 2 6分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来确定肺部的炎症反应程度 ,所有实验组动物的病原学诊断均作了肺匀浆支原体培养或 /和肺匀浆的支原体PCR鉴定 ,于感染1、3、4、6、8、14天以ELISA方法检测了血清干扰素 -γ的含量。结果 经接种菌液于感染后第一天每 1例小鼠肺部均出现炎症反应 ,组织病理学评分平均为 6 32分 ,于第 3、4天达到最重 ,为 11 6 0和 9 5 8分 ,以后逐渐减轻 ,于第 2 1天炎症基本消失。本实验组中动物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为 0~ 19分。培养基对照组未出现肺部炎症反应。感染后 1、2、3、4d肺组织培养和PCR检测均有肺炎支原体生长 ,检出率为 10 0 %。在 6、8、14、2 1d大部分未检测出支原体 ;随着肺炎的出现 ,在病程第 3、4天有γ -干扰素的显著降低 ,于第 6天逐渐恢复接近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经 3天滴鼻感染肺炎支原体菌液 ,经组织病理学和肺组织培养和PCR检测证实可使小鼠出现明显的肺炎 ,并有不同程度的干扰素 -γ的降低。小鼠的mp肺炎的动物模型已经建立 ,组织病理学评分方法可以区分肺炎的严重程度 .
引用
收藏
页码:284 / 287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