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

被引:9
作者
贺金林
机构
[1]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社会科学部广西桂林
关键词
提拨庙产兴学运动; 僧教育会; 官、绅、僧关系; 寺院兴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2 [清后期(1840~1911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20世纪初年,面对来自官绅双方的提拨庙产兴学运动之强大压力,在先后谋求藉信徒之力消极抵制和借助外来势力的庇护均告失败之后,佛界一部分寺僧开始自办学堂和组织教育团体来推进佛教教育。与此同时,为了避免来华日本佛界寺僧所带来的外交纠纷,作为官方的晚清学部于1906年颁布了教育会章程规范僧教育团体,从而建立起了僧界之间以及僧界、士绅阶层与官方之间的联络机制。虽然僧教育会当时影响不大,但它促进了近代佛教教育团体与佛教教育的发展,为民国以后的佛教复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近代日本佛教净土真宗东西本愿寺派在华传教述论 [J].
忻平 .
近代史研究, 1999, (02) :257-283
[2]   对中国近代两次庙产兴学风潮的反思 [J].
王雷泉 .
法音, 1994, (12) :14-19
[3]  
太虚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释)太虚著, 1995
[4]  
太虚法师年谱[M]. 宗教文化出版社 , 释印顺编著, 1995
[5]  
八指头陀诗文集[M]. 岳麓书社 , (释)敬安著, 1984
[6]  
光绪朝东华录[M]. 中华书局 , (清)朱寿朋, 1958
[7]  
宗教.各省教务汇志 .2 东方杂志 . 1907
[8]  
《清德宗景皇帝实录》,第6册,卷420 .2 陈宝琛等编. 中华书局 . 1987
[9]  
僧侣集众大会 .2 申报 .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