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3
作者
宣暄
吴灵欧
朱林榆
陈彬
李秉煦
机构
[1]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皮肤性病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共振;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过敏原; 荨麻疹; 皮炎; 湿疹;
D O I
10.13771/j.cnki.33-1386/r.2009.06.032
中图分类号
R758.2 [变态反应性及中毒性皮肤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6 ;
摘要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分布特征。方法:对本院皮肤科门诊52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按荨麻疹组(322例)和皮炎、湿疹组(201例)进行分类;应用德国MORA-SUPER生物共振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吸入、食入、其他变应原检测,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过敏原阳性率荨麻疹组为87.89%,皮炎、湿疹组为83.08%;从过敏原分布特征来看,以多种、多组物质过敏的患者为多;皮炎、湿疹组内少年组与中老年组之间阳性率差异较大。荨麻疹组前十位过敏原是:螨和昆虫(占54.97%)、霉菌(占49.38%)、海鲜类(占31.37%)、组胺(占20.50%)、酵母(占14.91%)、食用防腐剂(占14.29%)、抗氧化剂(占13.66%)、蛋黄(占12.11%)、甜味剂(占9.01%)、香料和药草(占7.45%);皮炎、湿疹组前十位过敏原是:螨和昆虫(占55.22%)、霉菌(占36.82%)、海鲜类(占31.84)、重金属(占15.92%)、抗氧化剂(占13.43%)、组胺(占12.44%)、食用防腐剂(占11.44%)、酵母(占8.46%)、谷类(占7.96%)、蛋黄(占7.46%)、广泛环境毒素(占7.46%)。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过敏原分布具有一定特征,可为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61 / 56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山东地区过敏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J].
张迎俊 .
中华全科医学, 2008, (08) :841-842
[2]  
生物共振技术在变态反应疾病中的应用——西安地区常见致敏原分析[J]. 段民录,陈瑾兰,陈敏,董国华,刘丹莉.中国水电医学. 2008(02)
[3]  
生物共振技术在变态反应疾病中的应用——西安地区常见致敏原分析[J]. 段民录,陈瑾兰,陈敏,董国华,刘丹莉.中国水电医学. 2008 (02)
[4]   利用生物共振系统对十堰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的检测分析 [J].
陈功 ;
朱建勇 ;
王艳 ;
张永霞 ;
邝军 ;
郭光云 .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 (01) :19-21
[5]   潍坊地区荨麻疹、湿疹患者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及分析 [J].
王晓云 ;
韩雪峰 ;
阎建华 ;
王少华 .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7, (01) :82-83
[6]  
生物共振治疗仪对150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的过敏原检测分析[D]. 苏萍.新疆医科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