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条件下公共领域在中国的前景

被引:6
作者
齐立强
机构
[1]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
关键词
媒体; 公共领域; 公众舆论; 公共事务;
D O I
10.16261/j.cnki.cn43-1370/z.2005.03.005
中图分类号
G21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一部分人开始认为网络媒体是中国建构公共领域的曙光。实际上,媒体只是构建公共领域的一个必要条件,不能决定公共领域发展的进程,网络媒体更不是公共领域的“救世主”。要在中国建构公共领域面临着很多困难:国家与社会严重重叠、公众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媒体管理机制僵化,短期内公共领域不会在中国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现代传媒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J].
张纯晖 ;
李红伟 .
新闻界, 2003, (06) :17-19
[2]   网络技术与公共领域的衍生问题 [J].
刘京 ;
陈旭玲 .
江汉论坛, 2003, (11) :46-48
[3]   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 [J].
陈力丹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4) :7-10+14
[4]   中国当代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建构 [J].
苏力 .
社会学研究, 2003, (02) :101-113
[5]   重新理解哈贝玛斯对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关系的论述 [J].
刘晓红 .
现代传播, 2002, (05) :28-30
[6]   非规范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与维持 [J].
简军波 ;
陶国宏 .
社会科学论坛, 2002, (07) :28-31
[7]   论信息时代与公共领域的重构 [J].
许英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50-58
[8]   国家与社会之间——论社会中介组织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J].
唐兴霖 ;
吴志军 ;
聂勇浩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2, (02) :16-21
[9]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 [J].
展江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2, (02) :123-128
[10]   BBS:中国公共领域的曙光 [J].
陈洁 .
中国青年研究, 1999, (05)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