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分型研究

被引:8
作者
刘景涛
钱正安
姜学恭
郑明倩
机构
[1]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特强沙尘暴; 环流系统; 概念模型;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4.s1.003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中央气象台出版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57~2002年发生在我国北方的33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分析研究了环流系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活动特征及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在此基础上,以形成触发沙尘暴强风的主要地面环流系统为依据,通过分类归纳,将形成我国北方特强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划分成纯强干冷锋型、蒙古气旋与干冷锋混合型、蒙古冷高压南部倒槽型和干飑线与冷锋混合型4种类型。研究结果指出纯强干冷锋型的冷锋具有典型的2型冷锋的垂直结构,冷锋后有强大的气压梯度,冷平流强烈,锋后为西北大风,沙尘暴带为西北东南方向。蒙古气旋与干冷锋混合型以蒙古气旋的强烈发展为主要特征,气旋强烈加深,在地面强风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气旋暖区及冷锋后为西南大风或偏西大风,沙尘暴带自西向东延伸,与气旋中心移动路径关系密切,冷锋后降温较弱。蒙古冷高压南部倒槽型强沙尘暴是由蒙古冷高压与河西暖倒槽相互作用形成强盛东风触发的,沙尘暴区范围较小,但稳定少动,持续时间较长。干飑线与冷锋混合型强沙尘暴是由冷锋前干飑线或中尺度低压扰动和冷锋相伴影响造成的,它可以和第、类同时发生,第、类天气尺度环流形势是产生该类强沙尘暴的环流背景。文章给出了各类特强沙尘暴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蒙古气旋爆发性发展导致的强沙尘暴个例研究 [J].
刘景涛 ;
郑新江 ;
康玲 ;
姜学恭 ;
祁伏裕 ;
方翔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2) :218-229
[2]   内蒙古中西部强和特强沙尘暴的气候学特征 [J].
刘景涛 ;
郑明倩 .
高原气象, 2003, (01) :51-64
[3]   2000年4月5~7日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 [J].
王革丽 ;
吕达仁 ;
李鸿洲 .
气象, 2002, (07) :13-17
[4]   我国东南沿海两次沙尘的化学特征及其源地探讨 [J].
蔡晨霞 ;
蒋维楣 ;
黄世鸿 ;
李联盟 ;
徐振涛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2) :179-186
[5]   中国西北地区1993年5月5日黑风暴的机理探讨 [J].
刘景涛,杨耀芳,李运锦,吴学宏,郑明倩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6, (03) :371-373+74+375-376
[6]   甘肃省“4.22”特大沙暴分析 [J].
徐国昌 ;
陈敏连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1979, (04) :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