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北郊大气气溶胶的吸湿性观测研究

被引:30
作者
吴奕霄 [1 ]
银燕 [1 ]
顾雪松 [1 ]
谭浩波 [1 ,2 ]
汪亚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吸湿增长; H-TDMA; 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大气气溶胶的吸湿性不仅影响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而影响大气能见度,并且影响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气候效应.本文利用加湿串联差分迁移分析仪H-TDMA,于2012年5~7月在南京地区,对40~200nm大气气溶胶粒子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增长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在90%相对湿度下,颗粒物的吸湿增长因子GF多为双峰分布,分为GF<1.15的弱吸湿组分和GF>1.15的强吸湿组分.弱吸湿组分的吸湿增长因子(GFLH)在1.10~1.14之间;对应的强吸湿组分增长因子(GFMH)范围在1.47~1.58之间变化.相同粒径下的离散程度(σ)强吸湿组大于弱吸湿组,说明强吸湿组的粒子化学成分更复杂,异质性更强.相对湿度的变化对粒子吸湿增长的影响与粒子大小及化学组分有关,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粒子在相同的相对湿度下潮解点不同,硝酸铵和硫酸铵是颗粒物中的主要吸湿成分.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溶胶吸湿性分析,发现污染期间的吸湿增长因子(GF)和强吸湿组的数目比例(NFMH)都高于清洁期间,这与当时的气象条件以及粒子的内外部混合状态相关.观测还发现气溶胶粒子的吸湿性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光照所引发的光化学反应以及混合层演变而造成粒子的吸湿性较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黑碳等不吸湿或弱吸湿颗粒物也会因为影响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并进而对气溶胶吸湿性产生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938 / 194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 [J].
吴兑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02) :257-269
[2]   南京北郊大气细粒子中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J].
汤莉莉 ;
祝愿 ;
牛生杰 ;
朱彬 ;
陈敏东 ;
沈宏雷 ;
孙珍华 ;
李旭文 ;
张祥志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4) :709-716
[3]   南京近郊主要大气污染物的观测分析研究 [J].
沈毅 ;
王体健 ;
韩永 ;
谢旻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6) :746-756
[5]   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J].
钱凌 ;
银燕 ;
童尧青 ;
王巍巍 ;
魏玉香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1) :18-22
[6]   南京地区霾天气特征分析 [J].
童尧青 ;
银燕 ;
钱凌 ;
安俊琳 .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05) :584-588
[7]   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 [J].
黄鹂鸣 ;
王格慧 ;
王荟 ;
高士祥 ;
王连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04) :47-50
[8]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al Carbon Emitted from Chinese Vehicles: Results of a Tunnel Study and Atmospheric Implications. Xiao-Feng Huang,Jian Zhen Yu,Ling-Yan He,Min Hu.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2006
[9]  
The influence of pollution on the shortwave albedo of clouds. Twomey SA.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