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水稻抗虫性的研究(下)

被引:1
作者
彭忠魁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研究生班
关键词
水稻; 抗虫性; 抗虫害性; 黑尾叶蝉; 褐稻虱; 显性抑制基因; 显性基因; 抗虫基因; 基因控制; 白叶枯病; 稻秆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三、抗性的遗传 对品种抗性遗传的研究,不仅能为当前的抗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也是解决害虫“生物型”问题的钥匙。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品种对褐稻虱抗性的遗传,发现Mudgo、Co22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而ASD7的抗性则由一对隐性基因所控制。这些基因分别被定为Bph,和bph2,二者紧密连锁,从未发现有重组现象。以后又发现一对控制品种RathuHeenati抗性的显性基因与Bph1独立分离,被定为Bph3。控制品种Babawee的抗性是另一个与bph2独立分离的隐性基因,这一基因被定为bph4,随后还发现Bph3和bph4也是连锁的。Ptb21和Ptb33各有一对未知的显性抗虫基因和一对隐性抗虫基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0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