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基因Bdv2抑制大麦黄矮病毒复制和运动的分子证据(英文)

被引:9
作者
刘晓东
张增艳
刘艳
辛志勇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半定量RT-PCR; 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 抗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3 [大麦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YW642含有一个源于中间偃麦草7X染色体的抗性基因Bdv2,对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具有高度抗性。为有效控制该病毒和阐明抗黄矮病机制,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了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在YW642及其感病姊妹系YW641中积累浓度的差异。分别在接种病毒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上取样,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来检测GAV的积累浓度。在接种部位,抗病植株中病毒的浓度远远低于感病植株。在侵染的前5d,抗病植株YW642中病毒会有一定程度的复制和积累,但随后病毒浓度开始下降,接种14~16d时没有检测到病毒;而在感病株系中,病毒积累的浓度远远高于抗病植株,并一直维持一个较高的浓度。在未接种部位,感病植株中可检测到较高浓度的病毒,说明病毒能从接种点很快运动到未接种部位,并大量复制。而在抗病系YW642中,未接种部位始终未检测到病毒。实验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在抗病植株中BYDV的复制和运动均受到了极大的抑制。这是抗病基因Bdv2与BYDV互作后,激活了一系列防御基因的结果。另外还确定了防御基因诱导表达的时间,为从抗病植株中分离抗病相关基因、研究抗黄矮病机制提供了取样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42 / 9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用分子标记定位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抗黄矮病基因 [J].
张增艳 ;
辛志勇 ;
马有志 ;
陈孝 ;
徐琼芳 ;
林志珊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9, (04) :413-417
[2]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mmon wheat- Thinopyrum intermedium translocation lines with resistance to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J] . Z.Y. Xin,Z.Y. Zhang,X. Chen,Z.S. Lin,Y.Z. Ma,H.J. Xu,P.M. Banks,P.J. Larkin.Euphytica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