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大豆致瘤及基因转移研究
被引:36
作者
:
王连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王连铮
尹光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尹光初
罗教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罗教芬
雷勃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雷勃钧
王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王剑
姚振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姚振纯
李秀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李秀兰
邵启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邵启全
蒋兴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蒋兴邨
周泽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周泽其
机构
: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2]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哈尔滨
[4]
哈尔滨
[5]
北京
来源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
1984年
/ 02期
关键词
:
野生大豆;
愈伤组织;
野大豆;
创伤组织;
大豆品种;
致瘤;
栽培大豆;
基因转移;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报道了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15个菌系对大豆的致瘤作用,筛选出致瘤效果较好的7个菌系.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1553个品种和品系中筛选出94个结瘤品种和品系,占筛选总数的6%,并获得了无菌愈伤组织.经生化鉴定证明,上述愈伤组织中有一部分含有胭脂碱(nopaline),证明Ti质粒可以做为载体,把胭脂碱基因转移到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基因组中去整合和表达,并稳定地保存在大豆基因组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2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