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126株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分布

被引:12
作者
彭奕冰
朱月秋
季育华
王碧强
机构
[1] 上海第地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AmpC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三维试验;
D O I
10.16718/j.1009-7708.2001.04.012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不同菌株产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方法:Ampc酶的检测是通过冻融法获得酶粗提物,然后作三维试验,以狭缝与抑菌圈交界处是否出现扩大的长菌区域来判断试验的结果。ES-BLs的检测是采用纸片确证试验。结果:126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或中介的革兰阴性杆菌中产 AmpC酶株有 58株(占46%),产ESBLs株有28株(占22.6%)。结论:ESBLs及AmpC酶已成为介导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两大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31 / 23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AmpC酶的研究进展 [J].
吴伟元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 (01) :54-57
[2]   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特性研究 [J].
张永龙 ;
李家泰 ;
赵鸣武 .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0, (06) :428-435
[3]   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质粒AmpCs [J].
蒋燕群 ;
顾敏晔 ;
倪语星 .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 (03) :166-167
[4]   常见病原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机理,耐药机理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官兰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8, (02) :126-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