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检验——基于贸易增长途径的视角

被引:8
作者
范爱军
常丽丽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贸易增长途径; 东亚生产网络; 分工地位;
D O I
10.19337/j.cnki.34-1093/f.2012.02.001
中图分类号
F753 [];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运用贸易增长分解方法,将东亚各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增长、数量增长与价格增长,从贸易增长途径这一新视角探讨了中国与东亚各国的相对分工地位。研究结果显示,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四国对中国的出口以价格增长为主,而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主要以数量增长带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这说明中国并非位于分工体系的底端,而且其分工地位将逐步提高,因为在东亚七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中,数量增长表现出了趋于主导的态势。由此看来,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处在上升阶段,并逐步向分工体系的高端收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融入东亚跨国生产网络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喻春娇 ;
张洁莹 .
亚太经济, 2010, (01) :11-15
[2]   东亚零部件贸易影响因素及特点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测算(1992~2006) [J].
陈静 ;
Somnath Sen ;
胡昭玲 ;
白雪飞 .
世界经济, 2009, 32 (11) :83-96
[3]   中国靠什么实现了对美国出口的迅速增长——基于产品广度产品价格和产品数量的分解 [J].
施炳展 ;
李坤望 .
世界经济研究, 2009, (04) :32-37+56+88
[4]   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
彭支伟 ;
刘钧霆 .
世界经济研究, 2008, (12) :74-78+86
[5]  
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and trade integration: East Asia in a global context[J] . Prema-chandra Athukorala,Nobuaki Yamashita.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2006 (3)
[6]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
Hummels, D ;
Ishii, J ;
Yi, KM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4 (01) :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