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只能临终关怀

被引:40
作者
高小康
机构
[1] 中山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 族群认同感; 创新; 临终关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与在传承和开发名义下造成的文化破坏,这两个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乎成为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的矛盾体。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单纯以“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的标准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假如不承认那些从农耕和游牧时代流传下来的乡土文化传统可以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继续转换生成,不承认通过空间转换和发展了的各种文化传统可以为当代文化生态的良性化建设做出贡献,那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中所提出的使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就成为空谈,所要促进的文化多样性就只好被解释为博物馆文化的多样性。这种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就只能是对民间文化传统的临终关怀和挽歌。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M].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