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能源开发区农村转型发展轨迹及效应解析

被引:13
作者
文琦 [1 ,2 ]
刘彦随 [2 ]
机构
[1]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农村转型发展; 能源资源开发; 产业结构; 榆林市;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4.09.007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2803 ; 120405 ;
摘要
运用产业结构转换系数、农业多样化指数、多部门经济分析模型、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等方法,对19782011年榆林市农村转型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 19781991年,榆林市三次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为0.123,产业结构缓慢转换;19921997年,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产业结构逐步优化;19982003年榆林市产业转换速度达最大值0.276;2004年后,以能源经济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换速度有所回落。19912011年,榆林市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平均为3.94%,GDP增长的29%是由产业结构变动造成;219912011年榆林市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维持在1.8左右,能源资源开发44.44%的价值外溢。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均说明了榆林市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以能源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3 19902011年,榆林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63.07%下降到36.70%,传统食物消费模式逐渐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加快能源资源区农村转型发展,促进能源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互促发展成为榆林市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1077 / 10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西南山地资源型城市地域空间发展模式:基于东川区的实证 [J].
张继飞 ;
邓伟 ;
刘邵权 .
地理科学, 2013, 33 (10) :1206-1215
[2]   中国城乡转型背景下农业综合区划研究——以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为例 [J].
鲁莎莎 ;
刘彦随 ;
关兴良 .
地理科学, 2013, 33 (08) :909-917
[3]   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资源诅咒效应国内研究综述 [J].
黄悦 ;
刘继生 ;
张野 .
地理科学, 2013, 33 (07) :873-877
[4]   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J].
刘彦随 ;
杨忍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11-1020
[5]   陕西省铜川矿区居民对环境问题的感知 [J].
史兴民 ;
廖文果 .
地理科学, 2012, 32 (09) :1087-1092
[6]   黄淮海典型地区村域转型发展的特征与机理 [J].
李裕瑞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771-782
[7]   中国省域能源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资源诅咒”假说 [J].
张馨 ;
牛叔文 ;
丁永霞 ;
赵春升 ;
孙红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2) :2040-2051
[8]   中国能源资源开发的时空格局与潜力评价(英文) [J].
马蓓蓓 ;
鲁春霞 ;
张雷 ;
程晓凌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0, 20 (03) :347-356
[9]   中国西部地区一次能源供应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 [J].
张雷 ;
黄园淅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3) :321-328
[10]   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J].
文琦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