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后盆地中玄武质火山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7
作者
A.D.Saunders
J.Tarney
杨武亮
机构
[1] 江苏地矿局研究所
关键词
弧后盆地; 岛弧; 玄武岩; 基性岩; 岩浆; 地球化学特征; 富集作用; 弧后; 源区; 俯冲板块; 下冲板块; 玄武质; 蚀变作用; 围岩蚀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弧后盆地都是通过与洋中脊发生的相似的张性断裂作用形成的。但是,沿主要洋脊喷出的岩浆主要是亏损LIL元素、Ta和Nb的N型MORB,而许多弧后盆地却是以N型MORB与岛弧乃至钙碱性玄武岩[即与HFS元素(Nb、Ta、Zr、Hf和Ti)比较,LIL元素(K、Rb、Ba和Th)的富集]之间过渡的玄武岩为底板。对这种从N型MORB到钙碱性玄武岩的成分变化,只有通过能给弧后盆地地壳提供所需地幔物质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为此,提出了两种主要作用:(1)地幔楔体受到来自沉降且脱水的大洋岩石圈的富集LIL元素含水流体(也许还有沉积物)的选择性混染;(2)玄武岩形成期间发生的重复熔融(和不相容元素)的萃取作用,前一作用将使弧后玄武岩的地幔源区富集LIL元素,而后一作用将使该源区亏损所有的不相容元集,但这两种作用的净效应是提高了这些源区的LIL/HFS元素比值。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8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