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 Ⅴ 血吸虫在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的有效积温

被引:4
作者
孙乐平
周晓农
洪青标
杨国静
黄轶昕
奚伟萍
姜玉骥
机构
[1]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无锡,无锡,无锡,无锡,无锡,无锡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种群钉螺; 有效积温;
D O I
10.16250/j.32.1374.2003.05.009
中图分类号
R383.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方法 从长江流域的潜江后湖、彭泽马当、贵池涓桥、邗江新坝和广德流洞5地现场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以钉螺;毛蚴(无锡地理株)为1∶20比例进行实验感染,感染后放回现场环境饲养,定期逸蚴的方法,连续记录现场温度,根据变温动物发育有效积温的计算公式(K=∑(T_n—C)或K=N(T—C)),计算血吸虫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不同地区间的差异用近似F检验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潜江后湖、彭泽马当、贵池涓桥、邗江新坝和广德流洞5个种群钉螺体内血吸虫成熟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95.20±143.15)、(611.99±38.84)、(633.41±133.09)、(611.77±82.12)日度和(602.94±42.65)日度,血吸虫在长江流域S个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所需有效积温差异无显著性(F1=2.47,P>0.05)。因此,无锡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平均有效积温为631.44日度,95%的可信区间为(426.76—836.12)日度。结论 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基本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342 / 345+402 +4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血吸虫病的监测──Ⅱ.流行程度的预测 [J].
周晓农 ;
胡晓抒 ;
孙宁生 ;
洪青标 ;
孙乐平 ;
闾国年 ;
M.Fuentes ;
J.B.Malone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99, (02) :66-70
[2]   中国大陆钉螺种群遗传学研究——Ⅲ.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的关系 [J].
周晓农 ;
洪青标 ;
孙乐平 ;
徐秋 ;
吴中兴 ;
黄海文 ;
Thomas K.Kristensen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95, (04) :202-205
[3]   不同地区 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易感性的测定 [J].
洪青标 ;
周晓农 ;
孙乐平 ;
陆曙东 ;
姜玉骥 ;
过伯裕 ;
徐秋 ;
吴中兴 ;
陆安生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95, (02) :83-86
[5]  
血吸虫生物学与血吸虫病的防治.[M].毛守白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6]  
动物生态学研究法.[M].[日]伊藤嘉昭;[日]村井实 著;邬祥光;张志庆 译.科学出版社.1986,
[7]  
血吸虫病防治手册.[M].卫生部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8]  
医学统计方法.[M].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组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