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回剥分析重建古构造格局——以川、鄂、湘边区为例

被引:14
作者
刘学锋
何幼斌
张或丹
机构
[1] 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系!荆州
关键词
回剥分析; 古构造格局; 二叠纪; 川鄂湘边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利用回剥分析重建了川、鄂、湘边区二叠系底二叠纪末、中三叠世末、三叠纪末及中侏罗世末的古构造格局,结果表明:二叠纪末古构造形态较复杂,由NE,EW及近SN向3组构造叠加而成,以NE,EW向构造为主;中三叠世末,其构造格局为两坳一隆一斜坡,以发育近SN向构造为主;三叠纪末,构造面埋深明显增大,主要隆起和坳陷更加醒目;中侏罗世末,总的构造格局为南高北低,构造走向近EW向.黄陵背斜是中生代开始发育的继承性古隆起,而当阳复向斜是与黄陵背斜同期形成的.晚古生代末至中生代,江南隆起开始形成并不断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三塘湖盆地中新生代沉降史分析 [J].
刘学锋 ;
张或丹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7, (04) :46-53+5
[2]   对Watts等构造沉降量计算公式的修正 [J].
刘学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3) :82-85+101
[3]   巴彦浩特盆地沉降史分析 [J].
刘学锋 ;
刘绍平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2) :25+5+26-31
[4]   黄陵背斜的形成和构造发展初析 [J].
张或丹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86, (01) :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