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微物理过程对电活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7
作者
赵鹏国 [1 ]
周筠珺 [1 ,2 ,3 ]
邓德文 [1 ]
刘畅 [1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四川省高原大气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科学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
关键词
软雹垂直通量; 地面温度; 反转温度; 电荷结构; 闪电频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在一维时变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对流降水试验合作计划(CCOPE)和夏季雷暴放电与降水研究(STEPS)一次雷暴的实测探空资料进行了初步模拟,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软雹垂直通量、地面温度和反转温度对雷暴云起电放电过程的影响。模式考虑的冰晶生成机制为Fletcher和H—M冰晶生成机制。对比CCOPE和STEPS雷暴个例的模拟与观测结果,发现垂直电场正负极大值出现的位置与实测结果较接近,但电场极值差异较大,模拟结果明显大于实测结果。敏感性试验表明,当软雹垂直通量增加时,雷暴云首次放电时间降低,而单位时间内发生闪电的次数(闪频)随之增大。当地面温度较高时,雷暴云中负电荷的垂直厚度较小,雷暴云的正、负电荷最大密度较大。当反转温度较低时,冰晶所带负电荷的垂直范围较大。在敏感性试验中,当模式中地面温度为32℃,反转温度<-26℃时,雷暴云出现反极性电荷结构。该模式能较直观地模拟雷暴发展过程中的电荷结构和电场时空分布等。
引用
收藏
页码:884 / 89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内陆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雷暴电学特征成因的初步分析 [J].
张廷龙 ;
郄秀书 ;
言穆弘 ;
赵阳 ;
张广庶 ;
张彤 ;
王彦辉 .
高原气象, 2009, (05) :1006-1017
[2]   吉林地区一次雷暴云个例电和云微物理特征的模拟分析 [J].
王芳 ;
肖稳安 ;
雷恒池 ;
侯团结 .
高原气象, 2009, 28 (02) :385-394
[3]   青藏高原雷暴的闪电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张廷龙 ;
郄秀书 ;
言穆弘 .
高原气象, 2007, (04) :774-782
[4]   液态水含量和冰晶浓度对闪电频数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谢屹然 ;
郄秀书 ;
郭凤霞 ;
Marcia Baker .
高原气象, 2005, (04) :598-603
[5]   环境温湿层结对雷暴云空间电荷结构的影响 [J].
郭凤霞 ;
张义军 ;
言穆弘 ;
董万胜 .
高原气象, 2004, (05) :678-683
[6]   雷暴电过程对动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J].
孙安平 ;
张义军 ;
言穆弘 .
高原气象, 2004, (01) :26-32
[7]   雷暴云不同空间电荷结构数值模拟研究 [J].
郭凤霞 ;
张义军 ;
郄秀书 ;
言穆弘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3) :268-274
[8]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II:电结构形成机制[J]. 孙安平,言穆弘,张义军,张鸿发,黄美元.气象学报. 2002(06)
[9]   雷暴中的反极性放电和电荷结构 [J].
张义军 ;
刘欣生 ;
P.R.Krehbiel .
科学通报, 2002, (15) :1192-1195+1201
[10]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模式的初步检验 [J].
孙安平 ;
言穆弘 ;
张鸿发 ;
黄美元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4) :43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