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11
作者
乔伟伟
许兰文
机构
[1] 上海医科大学
关键词
erythrocyte NADH cytochrome b5 reductase molybdemum;
D O I
10.13325/j.cnki.acta.nutr.sin.1999.02.04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营养控制建立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更接近于营养疗法,比用激素手术因素造成骨质疏松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探讨膳食不平衡引起的骨质疏松发病机理,同时也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筛选打下了基础。方法:三周龄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饲料配方参照AOAC方法。第一组为对照组(蛋白质含量18%,钙含量1.0%;第二组为低蛋白低钙组(蛋白质8%,钙含量为0.025%);第三组为低蛋白中钙组(蛋白质含量8%,钙含量1.0%);第四组为高蛋白低钙组(蛋白质含量27.0%,钙含量为0.025%);第五组为高蛋白中钙组(蛋白质含量27%,钙含量1.0%)其余全价饲料均一致。动物饲养20周,记录其体重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计算饲料效价。大鼠进行全身骨密度测定,SPECT骨显像,血清Ca,P,Mg,AKP,BGP,E2测定,尿HOP,Ca测定,股骨骨密度,长度,体积,湿重,去脂干重,灰重,骨钙含量的测定。胫骨及第三腰椎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低蛋白低钙,高蛋白低钙的两组动物的各项检测结果均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符合骨质疏松的表现,证实营养干预能成功地制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本文结果也证实,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5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