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关于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35
作者:
郝敏
谢礼立
徐龙军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哈尔滨
[3] 中国哈尔滨
[4] 中国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来源: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地震烈度;
地震的破坏作用;
震害;
地震烈度物理标准;
地震动参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9 [工程地震];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自从现代地震学形成以来, 人们一直沿用地震烈度来度量地震的破坏后果和破坏程度, 地震工程师也致力于给地震烈度赋以恰当的物理量, 一方面旨在解释地震的破坏作用,同时也希望能用这个物理量来代表地震对结构的一种输入荷载, 以供工程抗震设计使用. 这就是研究“地震烈度物理标准”工作的任务. 但是由于不同结构的破坏机理很不相同, 甚至同一类结构由于层高、使用的材料以及所在场地的差别, 即使在同一地震作用下, 其震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 导致结构破坏的地震动因素也十分复杂, 绝不限于地震动峰值一个因素. 因此本文指出, 新的烈度标准应不仅能反映各种结构的具体特点, 还应在研究地震动幅值参数的同时进一步考虑与地震动能量有关的参数, 特别是针对不同结构应采用不同的地震动参数.
引用
收藏
页码:230 / 234+237
+237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