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缺少一个什么样的审美

被引:5
作者
王建疆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内审美; 超验; 中西审美传统;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8.05.012
中图分类号
B83-0 [美学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王建疆认为,中国古代审美的民族传统或民族识别标志是内审美,即一种不同于具有外在对象和外在感官参与的内在精神境界型、内景型、想象型的审美。这种内审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并对外在感官型审美产生抑制和提升的作用;其功能在于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人格的完善。这种内审美与西方的超验审美相比,具有同时涵盖先验审美和经验审美的特点。现代审美困惑的根源在于这种内审美的被遮蔽和被遗忘,从而导致所谓"审美和艺术的救赎"的不可能实现。审美的救赎首先在于自救,在于恢复内审美的优良传统。阎国忠通过从西方美学史传统中对超验美的关注由集中到分散,再到被忘记,现在又受到重视的历史的回顾,指出西方美学的真正传统离不开超验的美。这种超验的美在一个充分感官化和欲望化了的时代是非常需要的,超验美的存在也是美学之谓美学的根本价值所在。王元骧认为,西方美学思想史上有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两大传统。前者倡导的是经验性、外观性的审美,后者倡导的是超验性、内省性的审美。由于近代西方哲学是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知识论、认识论哲学,这使得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在近代西方美学思想史上占据明显的优势,但同时柏拉图的传统也从未终止。今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的基础上把两大系统加以融合,不仅有助于对美学学科作出正确的定位,拓展美学研究的领域,而且也是通过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开展对话、走向融合,实现美学民族化的一条切实而有效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修养·境界·审美.[M].王建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