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中法律对期望结构的分辨和选择

被引:5
作者
祁春轶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 法律功能; 规范性期望; 期望确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2 [法律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在选择以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时,我们需要回答的是,如何提高运用法治体系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水平。在系统理论的视角下,现代社会的治理难题在于国家这样一个政治实体,如何通过分辨、选择和确立期望的结构,处理现代社会过度负荷的复杂性和偶联性,并使规范性期望得到表达、支持和肯定。法律不可替代的功能是对社会不断增长的复杂性进行简约,对沟通中的偶联性进行稳定化,通过建立期望结构来处理期望落空的问题,明确法律的功能。在国家治理中运用和确保法律对期望落空问题提供的相对可靠和牢固的解决方案,既可以促进社会交往的积极性、社会的期望整合,以及稳定的规范意义体系的认同,也可以减少对期望落空进行监管及疏导的成本。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以社会治理创新迎接法制改革转型 [J].
陆宇峰 .
法学, 2014, (09) :51-64
[2]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J].
张文显 .
中国法学, 2014, (04) :5-27
[4]   越级上访:特点、成因及其治理 [J].
钟开斌 .
理论探讨 , 2012, (01) :14-18
[5]   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症结和出路 [J].
蒋慧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1, 29 (06) :154-162
[6]   我国信访“困境”的制度成因——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J].
庄士成 .
政治与法律, 2011, (08) :69-75
[7]   最高法院访民的心态与表达 [J].
侯猛 .
中外法学, 2011, 23 (03) :648-659
[9]   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 [J].
高晓露 .
当代法学, 2009, 23 (02) :52-56
[10]   群体性事件推动反思 [J].
杨琳 ;
张芝云 .
瞭望, 2008, (51)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