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凝血-抗凝活性的研究

被引:5
作者
覃绍鹏
黄锦雄
韦秀英
机构
[1]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柳州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凝血酶调节蛋白; 抗凝血酶;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蛋白C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7.2 [糖尿病性昏迷及其他并发症];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 C (PC)活性、抗凝血酶(AT)在糖尿病性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 DN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 DM 患者 TM、PC、AT、TAT。根据24 h 尿白蛋白排泄(UAE)将患者分为4组:无并发症组(UAE<12 mg/ 24h)30例;A:正常白蛋白尿组(UAE 12~30 mg/24 h)20例。B:微量白蛋白尿组(UAE 30~300 mg/24 h)20例;C:大量白蛋白尿组(UAE>300 mg/24 h)20例。结果(1)DM 各组血浆 PC、TAT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T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 DM 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与 PC、 TAT 水平呈非常显著正相关(β分别=0.407、0.312,P 均<0.01),AT 与病程呈非常显著负相关(β=-0.369,P< 0.01)。(2)DM 各组血浆 TM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元显著性差异,余下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AE 与 TM 呈非常显著正相关(β分别=0.321,P<0.01)。结论(1)DM 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浆 TM、PC、AT、TAT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 DM 凝血功能变化。 (2)TM 是早期诊断 DN 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 DN 的发生和发展,与 UAE 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DN。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6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血栓前状态研究进展附视频 [J].
武焕玲 ;
林隆玖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 (04) :277-280
[2]   糖尿病肾病患者凝血与纤溶平衡变化的研究 [J].
孙雪峰 ;
周希静 ;
王力宁 .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2, (02) :32-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