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苏皖两省一次空气污染过程

被引:15
作者
陈烨鑫 [1 ,2 ]
朱彬 [1 ,2 ]
尹聪 [2 ]
侯雪伟 [1 ,2 ]
王红磊 [1 ,2 ]
康汉青 [1 ,2 ]
刘晓慧 [1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MODIS; 空气污染;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细粒子比例(FMF);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X87 [环境遥感];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1404 ;
摘要
2012年6月8~11日,江苏安徽2省发生了一次持续性的空气污染过程.利用MODIS观测的气溶胶产品和地面气象资料,结合火点监测资料和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细粒子比例(FMF)、空气污染指数(API)的特征,探究这次空气污染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这次过程中苏皖2省8个代表城市的能见度大部分时间低于10km,相对湿度低于90%,API均达到或超过污染等级,AOD显著增长,且污染物以人类活动产生的细粒子为主.区域细粒子比例(RFMF)达0.79,高FMF(>0.6)出现的概率高达74.8%.另外,苏皖2省稳定的天气形势,不利于污染物扩散.6月8~11日,苏皖2省(北部地区为主)出现大量的火点,表明有秸秆焚烧现象的存在.从HYSPLIT模式的模拟结果来看,苏皖2省8个代表城市在此期间主要受到偏西方向的气流以及局地气流的影响,偏西方向的气流有利于外部秸秆焚烧的污染物经过输送影响本地区,同时局地气流不利于扩散,从而造成污染物积累,形成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827 / 8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