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纤溶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15
作者
吴立群,戚文航,邵慧珍,沈卫峰,林淑英,刘霞,张启良,龚兰生
机构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
关键词
心肌梗塞,血栓溶解疗法,纤溶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0.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观察44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前后血浆UK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纤溶酶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抗原的变化。结果显示:(1)UK静脉注射的作用持续时间较短,注射后1小时和5小时,分别有53.2%和93.7%的UK抗原从血浆中清除。(2)与治疗前相比,UK静注后PA和纤溶酶活性升高、PAI活性降低,纠治了AMI时纤溶系统的功能紊乱状况。但是,停止UK注射后即出现PAI“反弹”现象,PA和纤溶酶活性随之降低,说明溶栓早期存在反常的高凝状态。(3)PAI活性升高程度与左心室功能受损及AMI病情程度有一定关系。以上各点均提示,溶栓早期辅助的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8+79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