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上人格同一性的三种形态

被引:10
作者
高秉江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关键词
人格同一性; 形而上学; 现象学; 道德人格;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05.04.009
中图分类号
B1 [世界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人格同一性主要是指自我意识的同一性而不是机体的同一性,它与西方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自我”、“个体”、“灵魂”、“精神”等密切相关。人格同一性概念内在的含藏着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矛盾。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实体人格同一性、现象学的逻辑人格同一性和自由意志的道德人格同一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M].倪梁康著;.三联书店.1999,
[2]  
神学与形而上学.[M].(英)詹姆士·利奇蒙德(JamesRichmond)著;朱代强;孙善玲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3]  
逻辑哲学论.[M].(奥)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著;贺绍甲译;.商务印书馆.1996,
[4]  
纯粹现象学通论.[M].[德]胡塞尔(Husserl;Edmund) 著;[荷]舒曼 编;李幼蒸 译.商务印书馆.1992,
[5]  
存在与时间.[M].[德]海德格尔(Heiderger;M·) 著;陈嘉映;王庆节 译.三联书店.1987,
[6]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M].[德]费希特(Fichte;J·G·) 著;王玖兴 译.商务印书馆.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