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被引:85
作者
:
和政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
和政军
刘淑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
刘淑文
任纪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
任纪舜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瑜
机构
:
[1]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
[2]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
:
中国区域地质
|
1997年
/ 04期
关键词
:
内蒙古,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构造背景;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34.46 [二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质的河—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晚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石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回才结束。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4+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黑龙江伊春红山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群
[J].
金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金建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米家榕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3,
(03)
:241
-248+361
[2]
大兴安岭南段不同构造环境中的两类花岗岩
[J].
张德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
张德全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3,
(01)
:1
-11
[3]
大兴安岭南部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J].
朱儒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地矿局第二区调队
朱儒峰
;
郑广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地矿局第二区调队
郑广瑞
.
中国区域地质,
1992,
(03)
:219
-225
[4]
安加拉古陆外围晚二叠世混生植物群特征及形成机制的讨论
[J].
张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院地质勘探分院西安
张泓
.
地质论评,
1988,
(04)
:343
-350
[5]
内蒙古昭乌达盟晚二叠世地层及植物化石[J]. 黄本宏.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1987(01)
[6]
内蒙古东部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古缝合带的初步研究
[J].
李锦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李锦轶
.
科学通报 ,
1986,
(14)
:1093
-1096
[7]
印支运动及其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
[J].
任纪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任纪舜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2)
:31
-44
←
1
→
共 7 条
[1]
黑龙江伊春红山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群
[J].
金建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金建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米家榕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3,
(03)
:241
-248+361
[2]
大兴安岭南段不同构造环境中的两类花岗岩
[J].
张德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
张德全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3,
(01)
:1
-11
[3]
大兴安岭南部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J].
朱儒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地矿局第二区调队
朱儒峰
;
郑广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地矿局第二区调队
郑广瑞
.
中国区域地质,
1992,
(03)
:219
-225
[4]
安加拉古陆外围晚二叠世混生植物群特征及形成机制的讨论
[J].
张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煤炭科学院地质勘探分院西安
张泓
.
地质论评,
1988,
(04)
:343
-350
[5]
内蒙古昭乌达盟晚二叠世地层及植物化石[J]. 黄本宏.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1987(01)
[6]
内蒙古东部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古缝合带的初步研究
[J].
李锦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李锦轶
.
科学通报 ,
1986,
(14)
:1093
-1096
[7]
印支运动及其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
[J].
任纪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任纪舜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2)
:31
-4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