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法介绍——有关国际航空法的刑事犯罪问题

被引:2
作者
赵理海
机构
关键词
航空器; 刑事犯罪; 空中劫持; 空盗; 罪行; 缔约国; 《海牙公约》;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1993.03.03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空中劫持事件最早是1933年在秘鲁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7年又发生了一起劫机事件。进入六十年代后,劫机事件日益增多,1960—1977年共发生550余起。那时,由于种种原因,国际上劫持飞机和破坏民航飞机及设施的情况不断发生,严重地危害了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引起各国的关注,纷纷采取措施,以防范这类事件的发生。《东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要求缔约各国承允给予劫机罪犯的严厉惩罚。《东京公约》全称为《关于在航空器内犯罪和犯有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1963年9月14日签订于东京,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3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