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地体构造与金的区域成矿规律附视频

被引:9
作者
胡受奚
赵一英
徐兵
卢冰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地体构造; 金矿; 山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富产金矿的胶北地体具有一系列特征,广泛分布不同时期,特别是中生代花岗岩类。它的太古宙基底属于海洋型(0—型)绿岩地体,其中发育包括科马提岩在内的铁镁和超铁镁火山岩。在胶北地体的东、南和西边界带都是高变质带,如高级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和榴辉岩相带。照掖和牟-乳金矿密集带位于低级角闪岩和绿片岩岩相带中。在获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形成大金矿床和矿带,以及花岗岩体的成矿和成岩物质主要来自侧向源,即来自在大陆挤压俯冲过程中下行的板块、地体或板片。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试论中生代以来北黄海地区应力场的变化 [J].
张保民 ;
刘树民 ;
薛方建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9, (05) :594-601
[2]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曙光 ;
S. R. Hart ;
郑双根 ;
郭安林 ;
刘德良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3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