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申小龙的文化语言学理论——《汉语句型研究》读后

被引:1
作者
戴昭铭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人文性; 传统语法学;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语言文化学; 语法学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语言学界发生的最有意思的事情,也许就是文化语言学的兴起。八十年代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不少,为什么说文化语言学最有意思?这不仅是因为“文化”这一难以索解的“斯芬克斯之谜”的介入给看来似乎枯燥乏味的语言学平添了几分浪漫的韵味,也不仅是因为申小龙论著中某些不无偏颇的断语或缺乏敬意的措辞可能破坏人们常识或感情方面天平的平衡,更主要的是因为申氏的搞法特殊。不少搞文化语言学研究的人,都认定文化语言学是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语言和文化交叉渗透的夹缝中开辟疆场,而申小龙却偏要在汉语的人文性的本体论上立论,认为汉语语言学只能是文化语言学,这已经足以惊世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闲话语言 [J].
张志公 .
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 (02) :64-68
[2]  
中国语法学史稿[M]. 语文出版社 , 龚千炎 编, 1987
[3]  
科学革命的结构[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库恩(T·S·Kuhn),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