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处理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何玉仙
王长方
陈锋
杨秀娟
翁启勇
机构
[1] 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
[2] 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 福建福州
[3] 福建福州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杀虫剂; 羧酸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D O I
10.13836/j.jjau.2003205
中图分类号
S435.66 [糖料作物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研究了乙酰甲胺膦、毒丝本、快灵、氯氰菊酯和抑太保等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并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幼虫酶活性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毒丝本(1000mg/L)、乙酰甲胺磷(3000mg/L)、快灵(1200mg/L)、抑太保(50mg/L)、氯氰菊酯(1000mg/L)浸渍处理的菜叶饲喂甜菜夜蛾2龄幼虫后,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明显抑制,抑制率分别为94.69%、93.12%、71.90%、60.56%和61.83%;不同药剂处理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毒丝本、乙酰甲胺膦和快灵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4.37%、81.30%和71.19%,显著高于抑太保和氯氰菊酯的抑制率(分别为21.79%和25.46%)。甜菜夜蛾幼虫随着龄期的增大,羧酸酯酶酶比活力逐渐增大,但乙酰胆碱酯酶酶比活力的差异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896 / 899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